书香人生——访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

来源:    日期:2011-2-18    浏览次数4597

    第一次听说聂震宁的名字,就被震住了。他生于江苏,长于广西,成就于北京,经历了作家、出版人、总裁的角色,画出了一条成功的人生轨迹。他领导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占据了我国最为丰厚的出版资源,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一批享有盛名的出版社尽在他麾下。他是怎样的一位人物,成就了完美的人生与事业?一个明媚的春日午后,《人民画报》记者专访了这位著名的业界精英。

    走进聂震宁的办公室,第一印象便是书。满满一墙的书柜显示了主人的爱好与品位,茶几、小桌以及所有能摆放东西的地方全都摞着一叠叠的书,正对办公桌的墙上挂着一幅鲁迅的肖像,让人一抬眼便能与这位文学大师目光交接。聂震宁说自己一有空闲就喜欢翻翻书,做点研究,多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再加上从事出版业,书自然是越堆越多。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书、文学、出版开始了。

    “我很幸运,一直能够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以文化事业为自己的第一爱好。”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聂震宁为这本书的每一个篇章都写下了精彩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他是一位著名的青年作家,小说《长乐》《暗河》《绣球里有一颗槟榔》等让他扬名文坛。90年代,他是一名成功的出版人,担任过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在业界享有盛誉。现在,他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率领着这支中国出版业的“国家队”。对许多人来说,只要能胜任其中一个工作,就可以称得上是有所成就。而聂震宁却在每一个角色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无疑是值得喝彩的。

    聂震宁用两句话来描述20世纪80年代的他:“一心一意写作小说,聚精会神研究文学。”前者是他所从事的事业,后者则是为了自我成长。在写作之余,他在出版社也从事编辑工作。回想起写作与编辑工作的关系,他眼中流露出笑意:“从一定意义上说,当时只是希望与出版社形成很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编辑是第二位的工作,第一位是小说写作和文学研究。” 当时他的人生梦想是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成为一名大作家。

    1990年对聂震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这年年初,他担任了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从此开始了成功的出版人生涯。上任之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编写出版《文科知识百万个为什么》。全书共22个分册,著名作家冰心是总主编,聂震宁是执行总主编。为了做好这套书,他奔走于作家、专家、学者之间。最终,这套书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这是当时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这一下子就给大家造成了印象——作家聂震宁在做编辑、出版工作,成为一个活跃的出版人了。

    聂震宁总结道:“说到底还是我的责任心、职业精神所带来的结果。做了副总编辑后,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催我奋进,催我带领团队去开发更好的选题,编辑更好的图书,做出更好的出版业绩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聂震宁后来做总编辑,做社长,做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重,与他所钟爱的小说创作渐行渐远,他也许有过犹豫,但没有怨怼,“说到底,还是责任心、使命感所致。”他感叹道。

    20世纪90年代,繁冗之余,他仍有少许性情文章面世,如《酒话》《梦话》《死信》和若干散文随笔,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聂震宁坦言:“90年代成为职业出版人,但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心并没有泯灭,文学写作的抱负也没有放下,当然只能留待以后。作家不以年轻、年老分胜负,而以生活阅历,人生积累,对人生状态的把握,以及对人的命运的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取胜。”作家的经历使他体会到文学创作与出版业务其实很接近,都具有很强规律性和创意需求。因而在从事出版实务的同时,他用心研究出版理论,将源于实践的经验体会提炼总结为理性认识,《从系统科学看选题制定工作》《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创新时代:出版社创新面面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出版企业》等一批专业文章在业内很受关注。尤其是“聂震宁断想”系列,包括了15篇讨论出版问题的随笔,视角独特,思想深邃,语言生动,脍炙人口,在出版界受到很广泛的好评。他的这些文章,后来都收在他的出版专业论著《我的出版思维》一书中。现在,这部书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出版专业研究生的必读书和不少出版机构的培训用书,三年里印了两次。这个阶段,聂震宁的人生梦想是“做一个白发苍苍的、受人尊重的老文学出版家,奢望一点的话是受敬重,就像严文井、韦君宜那样的大文学出版家一样。”

    后来,聂震宁调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2007年担任总裁。他又有了新的梦想——把国家级的出版集团做强做大,把集团的文化贡献力和经济实力很好地提升。“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必须全力以赴之。”于是,只能与自己钟爱的小说创作挥手暂别,同时也把亲手做书的兴趣权且按下。

    “一定要挺拔主业,不然就将丢掉历史赋予的责任。”

    成立于2002年4月9日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是我国出版产业中最大的集团公司,也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它旗下的一批出版、发行机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东方出版中心、现代教育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现代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图书商报等,或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或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典范,在业界和读者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控股、参股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中新联公司等,影响力令国内国际同行不敢小觑。

    作为这支出版业“国家队”的领军人,聂震宁要对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作出规划,对全集团的方向、团队和业绩要进行管理,对全集团的资产要进行运作。但是,他认为,所有工作的终极目标还是文化,文化的创造、繁荣、普及和提高,也就是一定要挺拔主业。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出版业的发展壮大首先要实现出版主业发展。如果出版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了而出版主业却衰落了,这就是没有做好,甚至是失职。” 一直以来,聂震宁把集团的出版工作作为核心业务来抓,对重点选题的开发、选题结构的调整、营销活动的开展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他主抓的《中国文库》,收选20世纪我国出版的文化经典,既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标志性出版工程,又邀约全国众多出版社联袂打造,以“代表20世纪我国各类出版物的最高水平”的标准精选“经典、工具、必读、必备”之书,分设哲学、社会科学、史学、文学、汉译外国学术、汉译外国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综合普及等8大类别,计划出版图书1000种,目前已出版300多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学术界、出版界和读书界称为“21世纪的书架工程”。

    “倘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资产从56亿元扩张到了100亿元,却很少去做书了,而是去做房地产、外贸或者其他非出版的事情,那我们就辜负了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因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所属一批出版单位,代表着国家的出版水平,如果这些单位萎缩了,出版业务下滑了,或者不怎么出书了,或者图书质量下降了,我们是要为国家、为民族负责的。所以一定要通过出版业务挺拔来推动国家的出版业发展和繁荣,通过出版业的发展繁荣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在聂震宁看来,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出版从来也是多层次的。

    首先,要根据国家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需要,围绕中心,设计一些重点出版项目,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这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首要职责所在。做好这些出版项目,对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近来,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直接领导下,集团公司所属三联书店用很短的时间,连续出版了针对西藏“3.14”暴力事件的两本书《谎言与真相》《西藏今昔》,很受读者欢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聂震宁说:“都说我们是出版业的国家队,国家队不服务于国家大局,算什么国家队!”

    同时,要在专业上、学科建设上作出贡献。集团公司所属出版单位大都是专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辞书和汉译学术名著,中华书局承担的国家古籍整理工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重点文学作品和论著,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等,都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树立了典范。三联书店出版的学术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翻译学科的权威理论书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医学名著,也都为各自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再就是要坚持为大众服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根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长期坚持出版大量的普及性读物。《长征》《雷锋》《于丹<论语>心得》《哈利•波特》《蓝海战略》等畅销书就是集团公司近些年来的得意之作。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畅销书推广计划”和“常销书推荐计划”,联合各大书城,推动集团公司所属出版单位的畅销书和常销书的出版与营销。被出版业所赞誉的“双推计划”,正是出自于聂震宁的创意,并在他带领下实施的。根据市场调查机构的调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多年来一直稳居第一。

    “挺拔主业是什么?本质上就是坚守内容产业这条主线。做选题策划也好,做市场营销也好,做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也好,做跨媒体经营也好,这条主线不会放弃,这个核心不会放弃,或者说这个终极目标不会放弃。”聂震宁说。

    “总要想想哪个角度能出彩,哪个角度能增色添辉,哪个角度能有出其不意的神来之笔。”

    谈及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聂震宁没有拘泥于教条,他认为:“集团的终极目标是做文化,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就文化说文化,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现在面临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必须进行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否则就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不能适应国际竞争,也难以形成我们的文化创新,当然也就做不出更大的业绩来。”

    在工作中,聂震宁始终秉承一种创新精神,有的时候变化一点,创新一点,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他说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1999年3月24日,聂震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任,正好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轰炸南联盟的日子。当时国际国内舆论高度关注南联盟事件。5月8日,我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国人群情激愤,强国强军的呼声很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底出版过一部科技强军题材的长篇小说《突出重围》,首印2万册,5个多月才发行出去5000册,聂震宁立刻找来策划部主任,重新宣传推广这部小说。他带着出版社的同事到部队、到北大送书,开讨论会,还到国防大学开研讨会,媒体也给予热情跟踪报道。后来,不到一年,这本书就卖了10万册。

    还是这一年,恰逢建国5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先似乎没准备有针对性的项目。他说这不行啊,国家级出版社不能缺位。当时亚洲周刊评选中文小说100强,他想,亚洲周刊能评,以出版重点文学作品见长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更应该举办一次评选。于是组织国内文学专家经过两轮评选,选出百年百种中国优秀文学图书,同时邀约作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等联合出版,当年出版100种一万套图书。整个评选、出版过程引起媒体极大关注。

    聂震宁总结说:“所有的出版活动都需要想象力,需要有创新的欲望,无论是经营出版社还是管理出版集团,这种创新精神都是一以贯之的。在开展一些重要经营活动之前,总要想想哪个角度能出彩,哪个角度能增色添辉,哪个角度能有出其不意的神来之笔。”2007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占据全国7.06%的图书零售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出版主业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12%。聂震宁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业绩,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由国家的基本战略所决定的。我们引进来已经很长时间了,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为我们带来很好的交流和借鉴,但中国出版走出去必须走出去,而且空间也很大。”说起国际出版市场,聂震宁一一道来:“中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世界瞩目的创造力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但目前出版物走出去的力度还不大,最重要是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还没有很好地在国际上形成有效传播。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输出的大多是中医中药、传统名人和一些古籍著作,甚至算命八卦,给人一种我们还生活在遗迹里的误解。中国自是古老的,但中国事实上也很年轻,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改革开放30年来日新月异,这个情况在我们的出版物上没有很好地介绍和体现。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加大了反映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出版物的版权输出力度,比如和美国哈珀•柯林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5年左右出版50本当代长篇小说。除此之外,与法国博杜安出版公司、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出版社、美国培生教育集团合作,分别在巴黎、悉尼和纽约成立了集团控股的合资公司。下一步的目的地是温哥华、伦敦、莫斯科等。

    聂震宁将这种全新的“走出去”的方式称为“资本走出去”,他说:“资本走出去就是让品牌走出去,就有自己能掌握的主动权。这使得我们在第一时间与境外出版机构形成较好的选题交流、磋商,甚至共同开发,这样就更好贴近国际市场,帮助中国出版走出去。”2007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版权输出113项,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出版国际公司(悉尼)即包揽了60项。

    “这辈子有两个理想,第一是文学,第二是出版。做事和做人是一样的,都要不断挑战自己。”

    2008年4月9日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6周年,也是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一周年,集团公司在整个4月布置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聂震宁给纪念活动确定的主题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体现出了改革创新的精神。4月7日召开记者招待会;9日有一个简短的庆典,同时联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河证券公司,在北京金融街举办“资本市场与出版产业未来”高层论坛。接下来,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他们将整合集团的数字出版资源,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进军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培育新型业态。26日,集团公司还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书市,在那里举办一个声势颇大的读者大会。

    聂震宁说,这个读者大会将是一个盛大的读者嘉年华,提倡快乐阅读、阅读交流,让著名的作者、出版者与读者交流,也要让读者与读者交流。这项公益性的读者嘉年华“读者大会”以后将每年举办一次。他认为,出版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供应商与读者互相之间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交流,要形成一个阅读的狂欢活动。不用问,这肯定出自于他的创意。他在全国政协已经多次提出过倡导开展全民阅读的提案。

    “只有让我们的民族喜爱阅读,崇尚阅读,那么,我们出版业才有希望,才有发展。有多么好的阅读、多么好的市场,就有多么好的出版产业。”聂震宁为事业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与热情,也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对文学与出版的热爱与人分享。

    “这辈子有两个理想,第一是文学,第二是出版。做事和做人是一样的,都要不断挑战自己。”做文学,他获得了中国作协颁发的首届庄重文文学奖;做出版,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聂震宁说自己能实现这两个人生理想,已经非常满足,人生需要以知足之心做知不足之事,他更深知事业的开拓是永不停止的。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他又将踏上新的征程。